「正午對決」

戴爾•馬諾爾(Dale Manor)博士

2020年11月13日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david-and-goliath-sculpture.jpg

摘要:考古證據證實,甩石的機弦(sling)是古代世界的強大武器。資料還提供給我們更多依據來思考大衛(David)與巨人歌利亞(Goliath)之間的戰鬥。

因此,大衛用機弦和石頭打敗了非利士人,打敗了非利士人並殺死了他。大衛手中沒有劍。—撒母耳記上17:50

 

機弦在遠古時代是致命武器

那個殘酷笨重的野蠻人侮辱嘲弄了軍隊,要軍隊派人出來對決。但是每個人都害怕這個挑戰者;他是一個身材高大、兇殘邪惡的狂暴士兵。這種情況下無人敢於應戰,直到那個鄉下的男孩趕來—那個沒有名字的男孩。他在正午時刻接受了挑釁迎戰。兩個人面對面地彼此逼近,周圍的人群默默觀看,鴉雀無聲。這新來的人是誰啊?他使用那精巧古怪的農家男孩武器,怎麼可能打敗這個身披盔甲的職業戰爭巨人呢?

上面的描述略有潤色和修飾,描述了大衛和歌利亞之間的對抗。在我們的想像中,通常認為大衛和歌利亞之間的距離僅有十碼【約9.1米】之遙—而很有可能當時的實際距離要更大。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1900bc-sling.jpg

公元前1900年的機弦,目前在曼徹斯特博物館(Manchester Museum)(Acc. No. 103);公元前800年的機弦,來自拉罕(Lahun),目前在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館(Petrie Museum)(UC6921)。兩者都是由威廉•費林德斯•皮特里(William Flinders Petrie)發掘。(照片承蒙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館(The Petrie Museum of Egyptian Archaeology),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)提供)

機弦是一種古老而強大的武器,經常在軍事鬥爭中使用。在中東的考古發現中,已經出土了四個模型,全部都是來自埃及。其中一個日期可以回溯到(大約)公元前1900年,第二個回溯到大約公元前800年,都是來自拉罕。其中兩件是圖坦卡蒙(Tutankhamun)墳墓中的陪葬品(大約公元前14世紀)。

我們傾向於將它們視為過時陳舊的的武器,但它們仍然偶爾出現在中東衝突的新聞快報中。盡管大衛是聖經中最著名的用機弦甩石的人,但也有其他人在用。當以色列因為基比亞(Gibeah)人所行的凶淫醜惡的事而對他們實施正義時,便雅憫支派召集了700名便於左手拿刀的精兵,這些人都「能用機弦甩石打人,毫髮不差」(士師記20:16)。後來,當大衛躲避掃羅(Sau時,他由各種人群組成的雜牌軍中包括了幾個來自便雅憫支派的人,他們雙手通用,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(歷代記上12:1—2)。

該武器由一個編織物製成的「小袋」組成,該小袋包裹著夾住石頭(見上圖)。用繩索聯結到小袋兩端。隨著投擲者會將石頭來回拋擲幾圈,離心力會向外拉緊繩子。在適當的時機,投擲者將放開他所握住的一根繩子,使袋子裡的拋射物(投射物)飛向其目標。繩子的長度將決定投射物可以飛多遠,還有以多快的速度移動(請注意下面的機弦照片中機弦繩索的外延長度)。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sling-demonstration.jpg

2012年,一名示威者在約旦河西岸尼林(Ni’lin)的巴勒斯坦定居點附近使用機弦。(達布斯•哈桑(Daboos hassan),CC BY-SA 3.0(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sa/3.0),通過維琪共用資源)

 

大衛與歌利亞的對抗

大衛和歌利亞的對抗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軍事戰術。歌利亞是一名全副武裝且訓練有素的步兵—有時也被叫作重裝甲步兵。為了保護他使人膽怯的強壯的身體架構(約9.5英尺高(2.9米),根據希伯來經文;撒母耳記上17:4),他穿著由青銅頭盔組成的盔甲,重約125磅(56.7公斤)的鱗片盔甲和護脛套來保護自己的小腿。他的武器包括一把青銅標槍,沉重鋒利的帶著尖頭的長矛,重達15磅(6.8公斤),一柄長劍,然後他面前有一個持盾侍從(撒母耳記上17:4—7,51)。掃羅顯然也使用類似的保護手段,並試圖說服大衛用自己的盔甲保護自己。但是,大衛更習慣於他做牧羊人的杖和機弦。(參見與大衛和歌利亞戰鬥的山谷有關的考古證據。)(https://patternsofevidence.com/2017/02/02/valley-of-david-and-goliath/

掃羅就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,將銅盔給他戴上,又給他穿上鎧甲。大衛把刀跨在戰衣外,試試能走不能走。因為素來沒有穿慣,就對掃羅說,我穿戴這些不能走,因為素來沒有穿慣。於是摘脫了。—撒母耳記上17:38—39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lachish-relief.jpg

拉吉(Lachish)出土的浮雕顯示,投石手站在弓箭手之後。(承蒙大英博物館(British Museum)理事會提供,大英博物館編號124905)

機弦比我們通常所以為的更具威脅性。 西拿基立(Sennacherib)(亞述王)用拉吉浮雕裝飾他的宮殿,上面就描繪了拉吉的猶太人的城進行包圍和佔領(公元前701年)。投石者以整齊的隊形出現在弓箭手身後。古代資料表明,熟練的投石手的射程即使不比弓箭手高,也可以與之媲美。盡管資料並沒有具體說出距離,但色諾芬(Xenophon)(約公元前430—355年)在《遠征記》(Anabasis)(3.3;3.4)中,以及修西得底斯(Thucydides)在他的《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》(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)(2.81)中都提到了相近的範圍。哈塞爾(Hasel)指出,機弦投擲者的距離可以達到約300米。

聖經中提到,大衛「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」(撒母耳記上17:40)。理想情況下,石頭(通常稱為投射物)應具有合適的設計和重量。正如棒球上的針跡會有利於投手扔出曲線球一樣,投射物的瑕疵和棱角也會影響投石的準確性。因此,大衛希望石材相對沒有表面的缺陷,這可能會影響他的精准度。拉吉發掘出土的用以機弦的石頭平均長度約為6釐米(約2.4英寸),重約250克(約0.55磅)。

根據拉吉浮雕的描繪,可以推斷出亞述人將機弦當作一般的重型大炮使用,而不一定追求精准打擊。較小的石頭通常更易於控制,可能是正如大衛會選擇的大小。在一些文獻中人們發現了兩端圓錐形的機弦的石頭,這種形狀可以進一步提高準確性(就像一個橄欖球一樣),並增強其穿透力。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4th-century-bc-lead-missle.jpg

在大英博物館中展示的來自雅典普尼克斯山(Pnyx)的一枚來自公元前4世紀的鉛制投射物。上面銘刻的詞基本的意思是:「拿(這個)」!(承蒙大英博物館理事會提供照片,大英博物館編號1851,0507.11)

取決於各種因素不同(例如,投射物的重量,繩索的長度,投石者的熟練程度),投射物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60-240公里(大約每小時100—150英里)。以這樣的速度,再連同每平方英寸的重量所施加的衝擊力,難怪聖經中這樣描述大衛的投石,「打中非利士人的額,石子進入額內」(撒母耳記上17:49)。(大衛對戰歌利亞:有證據嗎?)(https://patternsofevidence.com/2018/10/26/david-battles-goliath/

公元一世紀的羅馬作家塞爾蘇斯(Celsus)撰寫了有關治療流程的文章,描述了如何從士兵的傷口中取出鉛制投射物(例如上面的照片那樣)和石頭投射物。在他的著作中,談到了嵌入骨骼的投射物。有些人推測大衛的機弦甩石並沒有殺死歌利亞,而是斬首將他殺死了。有可能石頭拋射的確造成了致命的打擊,或許斬首的動作只是勝利者向兩軍展示的勝利姿態。(聖經中的迦特(Gath)(https://patternsofevidence.com/2019/08/02/hidden-city-emerges-from-under-biblical-gath/)之下,一個巨大的隱藏城市出現—歌利亞的家鄉。)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david-and-goliath.jpg

大衛與歌利亞,奧斯馬•辛德勒(Osmar Schindler),1888年。(公共域)

 

大衛之戰的屬靈教訓

這些資料可能會改變人們對大衛和歌利亞對決的看法—這兩個戰鬥者之間的距離可能比我們通常想像的要大得多。拒絕披戴掃羅的盔甲,大衛會保持著不被束縛,以及迅捷靈敏的步伐。很明顯,大衛的戰術是意想不到的出奇制勝。

神經常在與撒旦的對決中使用意想不到的東西。神藉著十字架的愚昧救贖了人們。我們必須對神的單純簡易保持敞開的心,不要被「世上的智慧」或罪惡所籠罩阻礙(哥林多前書1—2;希伯來書12:1—2)。帶著這樣心態,繼續思考!

上圖:1974年9月,以色列總理伊茲塔克•拉賓(Yizthak Rabin)將雅科夫•海勒(Yaacov Heller)著名雕塑《大衛和歌利亞》贈予美國總統吉羅德•福特(Gerald Ford),作為國事訪問的禮物。(埃里克•克萊恩(Eric Kline),CC BY-SA 2.0,通過維琪共用資源)【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sa/2.0

E:\翻译工作\神学文章翻译_Peter\translation 文件图片\208\dale-manor.jpg

戴爾•W•馬諾爾(Dale W. Manor)博士是阿肯色州瑟西(Searcy)市哈丁大學(Harding University)的考古學和聖經學名譽教授。他從事過多次發掘工作,自2000年以來,他一直是以色列伯示麥(Beth-Shemesh)人工丘阜發掘專案的現場主任。馬諾爾曾擔任《鐵錨聖經大辭典》(Anchor Bible Dictionary)編輯助理,他在其中有幾篇文章。他還在《牛津近東考古百科全書》(Oxford Encyclopedia of Archaeology in the Near East),《埃爾德曼聖經詞典》(Eerdman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)和《聖經新譯者詞典》(The New Interpreter’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)中均有發表。馬諾爾擁有亞利桑那大學(University of Arizona)的近東考古學專業博士學位。在哈丁大學的教學職責中,他的專業領域包括考古學、舊約聖經、事工學、敘羅巴勒斯坦(Syro-Palestinian)考古學和希伯來歷史。

這篇文章翻譯自Dale Manor的在線文章「“SHOWDOWN AT HIGH NOON”」

https://patternsofevidence.com/2020/11/13/david-and-goliath-showdown/

Visitors:
Copyright 2002-2011 @ www.ysljdj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
版权所有,除作私人用途外,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。